道口燒雞名揚四海的前因后果!
在滑縣的宴席上,不一定有鯉魚,但一只道口燒雞是少不了的?;h出名的燒雞在道口鎮,誕生在清順治年間。
據《??h志》及《滑縣志》記載,道口燒雞,也是義興張燒雞,創始于清順治十八年(公元1661年),是如今有典可查、歷史悠久的道口燒雞。
乾隆五十二年(公元1787年),御廚劉義向張炳傳授了“要想燒雞香,八料加老湯”的訣竅,詳細介紹了陳皮、肉桂、豆蔻、丁香、白芷、砂仁、草果、良姜八種作料的用法,以及每煮一鍋雞,必須加上頭鍋老湯的秘訣。張炳聽后如法炮制,果然鮮爛味美。
后來,張炳又從選雞、配料、烹煮等方面,慢慢摸索出一套經驗,其色、香、味、爛被稱為“四絕”。光是煮雞這一道程序,就需要花上3到5個小時:將炸好的雞放在鍋里,澆上老湯,配好作料,用武火煮沸,再用文火慢煮,這樣鹵出的燒雞從皮到肉,味道都是一致的,每一種作料、每一道工藝都會均勻地浸入到雞的每一個部位。
燒雞的造型也是獨具匠心,雞體開剖后,用一段高粱稈把雞撐開,形成兩頭尖尖的半圓形,別致美觀。拿香味濃郁這一點來說,道口燒雞需要用陳皮、肉桂、豆蔻、白芷、丁香、草果、砂仁和良姜八種作料,缺一不可。
1955年,時任河南省政協委員、義興張傳人張長貴,向政府、社會公開了自家祖傳近300年的絕技秘方。自此,“義興張”成為滑縣燒雞的“基礎”配方,世人稱為“道口燒雞”。
老字號“義興張”燒雞配方的公開化,對于道口燒雞配方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,但同時也為市場帶來了異常“繁榮”的局面,似乎一夜之間,滑縣街頭便出現了各種字號的“擁有百年歷史”、“擁有正宗道口燒雞配方”的“正宗道口燒雞”。
在如今的道口,汽車站、市場附近,燒雞鋪子真是一家挨著一家,義興張、畫寶剛、薛記、王記,招牌很多。300多年來,盡管品牌紛雜,以義興張為代表的道口燒雞,還是靠一鍋老湯傳承了下來。且名揚四方!
張中和道口燒雞是道口燒雞第八代傳人,我們生產的燒雞一律采用祖傳秘方,且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關,以保證道口燒雞的美味!
買道口燒雞,來八代中和!詳情了解:http://www.81chapters.com